200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松源企业集团(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合作创办的新型普通本科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东北首家985院校的独立学院正式诞生。
2007年,经教育部和中国独立学院推荐,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担任中国独立学院教学研究会执行主任委员。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截止至2013年设有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和视觉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和工程实践中心及基础教学部,体育部,23个专业,50个专业方向。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近8580人。毕业颁发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城市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规定对符合学士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大连城市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附:学院2012年设置专业情况一览
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理工学080611W软件工程四年理工学080611W软件工程(,日语,强化)五年理工学,文学,双学位080611w软件工程(嵌入式)四年理工学080613W网络工程四年理工学080603电子信息工程四年理工学080602自动化四年理工学08060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四年理工学080604通信工程四年理工学110201工商管理类四年文,理管理学110202市场营销类四年文,理管理学11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文,理管理学110210W物流管理四年文,理管理学110302公共事业管理四年文,理管理学110104工程管理四年文,理管理学110105W工程造价四年文,理管理学080701建筑学五年文,理工学080901测绘工程四年文,理工学050408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四年文,理(艺术类)文学NEW土木工程学四年理工学050201英语四年文,理文学050207日语四年文,理文学———俄语(筹)四年文,理文学———韩语(筹)四年文,理文学———西班牙语(筹)四年文,理文学050302广播电视新闻学四年文,理文学050408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四年文,理(艺术类)文学2013年新增加专业:数字媒体艺术。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隶属于大连理工大学,由大连理工大学全面负责城市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8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179人)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及管理经验,采用新机制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学院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优良学风建设,采用“宽基础+精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学生,服务社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治学态度严谨,办学特色鲜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环境,实施一流教育,创办一流学院,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打造社会知名的品牌专业,力争把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独立学院。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优良学风建设,严格教学质量管理,面向学生,服务社会,不断开创人才培养和办学的新局面。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实用的专业技术以及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管理和发展自我、与人共事相处、与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在未来的竞争力,成为服务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学院将基础课的总课时增加到1472学时(理工类)1296学时(管理类),在全院基础课中增加了经济学(上:微观经济学,下: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和汉语写作基础三门课,经济学和应用统计选用国外最优秀的原版教材。公共英语课安排728学时,是同类高校的3倍。高等数学课程保持了原来的学时,并且安排外语类学生也要学习应用统计和线性代数。
学院大幅度增加英语课学时,课内学时数多达728学时,是一般院校的三倍。公共英语教学除安排基础英语课外,还增加了英语会话课、听说课、阅读课和写作课。并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以听说为主,扩大师生交流。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陆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双语授课,保证4年英语不断线。此外,学院还设有外语广播电台、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英语论坛,并经常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与氛围。软件工程(日语强化)班则强化日语教学。
学院还安排有法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艺术、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社会行为科学等十大类通识课程,每个类别1.5学分,要求学生选学其中四类,共计完成6学分的通识课学业计划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专业教育的“精”体现在:学院吸取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教育经验,精选课程,精选教学内容(部分课程采用国外一流大学教学大纲),精选教材(每学期有两门课选用原版教材),同时,专业实践单独设课。专业实践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项目课题,学院设置的专业实践,针对性强,密切联系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实际,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完成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转变。
学院实行学生教育导师制,为每个班级配备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生入学后,导师即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习发展方案,并且随着学生自身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分阶段完成方案目标。将培养贯穿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将学生共性教育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学院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育人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风建设纳入各分院学生工作综合考评体系;通过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实施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设立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基本技能和科技竞赛、科研训练,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日常考核,鼓励教师采取综合运用知识的“大作业”方式取代传统的测验和考试,主要考对基本知识的消化和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学院在办学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允许新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2011年,学院共有168名学生调整了专业,大多数申请调整专业的同学得到了满足。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实施学分制管理制度,学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能力,只要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学生也可在规定的年限内延后毕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辅修专业制,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即可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学生完成辅修专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学院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在2004年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院组织10个队、30名03级优秀学生参加乙组竞赛,获得辽宁省一等奖1队、二等奖1队、三等奖1队,其中辽宁省一等奖的参赛队被推荐全国评审又获全国二等奖。
2011年7月14日,微软“创新杯”全球总决赛在美国纽约落幕,由城市学院派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Care Everyone”,凭借软件设计项目“肢体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助手”取得了软件设计组全球第五名的好成绩,成为亚洲惟一进入该组决赛的团队。
2011年7月22至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东北赛区竞赛,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自动化学院的6支代表队全部获奖。其中,2支队伍获得电磁组二等奖,4支队伍分别获得光电组和摄像头组三等奖。
2011年10月22日,“美新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在无锡落幕,城市学院代表队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
2011年10月23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东北赛区决赛,城市学院代表队荣获三项一等奖。
2012年,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奖赛,城市学院取得优异成绩,各参赛学生分别荣获学生组写生类一等奖,学生组写生类三等奖,最佳导师奖,学生组写生类和表现类优秀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经学院认定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6000元/年),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可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年、二等2500元/年),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获得国家(政府)奖学金(8000元/年)。学院还设有自强社社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在校学生已纳入大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为学生大学的学习生活提供医疗保障。
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大四的学生可以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践,在此基础上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以本科毕业后,进入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截止至2013年,合作院校有城西国际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日本创志教育集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英国西伦敦大学等。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设置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构建课外渠道--大学生“自主学习超市”,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共有40多项科研课题,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大学生自主选择、营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和条件自由选学创新创业科技实践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大力推广“UIT”(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计划为核心,组建学生创新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广泛的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提供专家导师指导,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院进行KAB创业培训并创建了8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实训平台。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路,与花旗银行、东北通讯、中国旅行社等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截止至2013年,学院已与大连大显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半导体及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人才,与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保险专业人才,与大连晟峰中天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培养软件专业人才,与大连永嘉电子建立ESP式外向复合型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并继续在其他专业开拓和扩展校企合作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根植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学校及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的学校。
学校学术气氛浓郁,国际交流活跃,具有较强的科研工作实力,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国家培训中心,2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1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74个研究所。1978年以来,有84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122项,省部级奖352项。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教育网消息,校长申长雨会见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校长谢尔盖·伊万琴柯一行,双方就两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举行了会谈。据了解,太平洋国立大学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学术和科学研究中心。
会上,申长雨表示,两校间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希望双方在两国合作框架基础上,围绕各自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现有的各种合作交流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长期性、实质性的合作交流,两校互派交流生项目纳入到中俄两国“十万留学生”计划当中,进一步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不断提升双方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谢尔盖·伊万琴柯对申长雨校长提出的两校合作优势和天然条件表示赞同。他说,两校同属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同属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同属中俄重点大学校长论坛参与者,都是中俄两国最大、最重要的教育领域合作组织成员,合作交流平台稳固而广阔。
希望两校不断深化合作层次,扩大学生交流培养规模,开展区域经济学合作,联合建立科研机构,密切两校关系,从而使两校合作成为中俄两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校际合作的典范。
优秀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院地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世界最适宜居住城市之一,东北海滨名城----大连,位于充满现代化勃勃生机的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背靠风景秀丽的大赫山(又称大黑山)风景名胜区,与生态公园童牛岭及丽娇湾海滨风景区毗邻。交通便利,门前的快轨列车40分钟抵达大连火车站以及青泥洼桥商业圈,与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大连北高铁站也均在30分钟内车程。学院背山面海,校园内树草茂盛,清新恬静又适宜学习生活的环境铸造了城市学院在大连乃至全国三本学院中的优秀品牌。
校园占地761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各类办学设施齐全、先进,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校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835万,图书47.5万册。四人间标准化内带卫生间洗漱台的寝室。校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办学设施齐全、先进,宁静却大气磅礴的建筑风格与大海相呼应,也突出了“海天一色,海纳百川”海滨城市和人的淡雅性格。
学院注册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西路31号